张振涛研究员莅临威尼斯官网做学术报告
2016年9月23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张振涛先生莅临威尼斯官网做学术报告,题目为《琴学与非遗》。威尼斯官网副校长王海、音乐学院领导、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王校长为张振涛研究员颁发威尼斯官网客座教授聘任书,为今后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学术交流,以及提升我院音乐理论学科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讲座围绕着古琴与非遗保护的主题展开,首先张先生通过讲述他亲身参与古琴艺术申遗的经历,引出“琴学”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分别从古琴的形制、音律、审美品格、文化象征及意义等方面,阐释了古琴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古琴是八音之首,它代表的是古代士大夫阶层文人的修为和他们高雅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表现性能上相比于其他独奏乐器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对古琴的历史流变、制作材料和独特的称谓的阐释,进一步说明了古琴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由于古琴在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上的讲究,每一张琴的背后都承载着它的历史印记,使得它具备了权威的象征,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更加深远。
然后,张先生又从其音乐的性能上和中西比较及琴谱的历史流传等另一侧面来突出古琴的独特性。通过解读中西方对于数字“十三”在心理寓意上的不同,提出“数字一旦被置于文化语境,便产生了附加想象,成为有善恶隶属和吉凶寓意的符号”的观点,并由此进一步解释古琴十三徽位的文化属性。讲述了明朝朱氏的三位皇子对音乐艺术,尤其是对琴谱搜集、印制和传承的巨大贡献。养尊处优的帝王之家,传播正统文化的使命感是深入骨髓的。无缘施展政治抱负的皇子,先后迈进琴学大门,为后来琴艺的大面积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通过对古琴艺术的介绍引出了近年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的非遗概念,并详细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为琴学的保护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査阜西、管平湖、杨荫浏等音乐家们对古琴音乐文化的贡献,使得古琴艺术得到重视,值得我们继续弘扬和传承下去。
张先生旁征博引、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了“琴学”这一传承千年的音乐文化。生动风趣的演讲风格,成为在座的各位老师今后讲课时努力的目标。讲座热烈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张振涛,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中国音乐学》主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国际评委、央视“青歌赛”原生态组评委。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吹破平静——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声漫山门——陕北民族音乐志》、《诸野求乐录》、《风声入耳》、《燃烧的琴弦》等,主编《杨荫浏全集》、《黄翔鹏文存》、《中国工尺谱集成》(十卷)。 (音乐学院 董芳)